极简主义作曲家(1) - John Adams

 


序 



    John Coolidge Adams 出生于1947年2月15日,是美国极简主义古典乐作曲家。他创作超过60首大型乐曲,代表作有弦乐四重奏《Shaker Loops》(1978),大型管弦交响作品《Harmonielehre》(1985),双号角交响《Short Ride in a Fast Machine》(1986);纪念九一一事件遇难者的交响乐《On 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2002) 获得了2003年普利策音乐奖。他还写了很多歌剧作品包括《Nixon in China》(1987),基于1985年著名劫船事件阿基莱·劳伦号创作的歌剧《The Death of Klinghoffer》,基于第一次核试宝的曼哈顿计划创作的格局《Doctor Atomic》。John Adams 还获得过 Erasmus Prize, 五次格莱美奖,哈佛艺术奖章,法国艺术与文学奖章,六个博士学位。





早年经历



1977 年前

    John Adams 出生于 1947年,青少年时期,他在佛蒙特州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居住了五年,然后才搬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东康科德,他的家人在温尼伯索基湖(Lake Winnipesaukee)湖畔度过了夏天,祖父在那里经营舞厅。Adams 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唱机。但是,他的父母都是音乐家。他的母亲是歌手,有大乐队,父亲是单簧管。爵士乐,美国音乐和百老汇音乐剧对他影响很大,曾在其祖父的歌舞厅与埃林顿公爵会面。三年级时,Adams 学习单簧管,最初从父亲卡尔·亚当斯(Carl Adams)那里上课,后来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低音单簧管演奏家费利克斯·维斯库利亚(Felix Viscuglia)一起上课。在学生期间,他还参加过各种当地的乐队,音乐会乐队和游行乐队。Adams 十岁开始作曲,并在十几岁时才听到自己写的作品。他于1965年从高中毕业。亚当斯于1969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于197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研究莱昂·基希纳(Leon Kirchner),罗杰·塞申斯(Roger Sessions),伯爵·金(Earl Kim)和戴维·特雷迪奇(David Del Tredici)的作品。在校期间,他指挥哈佛大学的学生合唱团巴赫协会管弦乐团。亚当斯在哈佛大学期间也对20世纪严格的现代主义(例如皮埃尔·布列兹 Pierre Boulez 的现代主义)着迷,所以他曾经写信给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批评了所谓的奇切斯特诗篇。Adams 喜欢The Beatles, Jimi Hendrix和Bob Dylan 的音乐,他曾经早上八点排成队,购买了《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Adams是哈佛大学第一位被允许为自己理论写音乐作品的本科生。《The Electric Wake》是他为“电的”女高音(通过扬声器)和电子弦乐、键盘、竖琴以及打击乐器撰写的音乐。然而他从未听过自己的作品被演奏。毕业后Adams的母亲寄给他一份约翰凯奇的《Silence (沉默)》,使他对现代主义的信念被动摇了。他搬到旧金山音乐学院人教,指导学校的新音乐合奏团。1970年代早期,Adams为自制模块合成器撰写电子音乐《Studebaker》,由三个乐章组成的《American Standard》(分别是进行曲、赞美诗、爵士民谣)(1975)。Adams还曾担任PBS的音乐监制,包括获得多个奖项的《亚当斯纪事》。


1977年 至 尼克松访华

    1977年,Adams撰写了半小时的独奏钢琴作品《Phrygian Gates》,以及它的姐妹篇《China Gates》是他自认为的第一个正式作品。次年他完成了七重奏《Shaker Loops》。1979年它完成了第一支管弦乐作品《Common Tones in Simple Time》首演于他指挥下的旧金山音乐学院管弦乐团。1979年,Adams成为旧金山音乐学院的新音乐顾问,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据John Donne 和Emily Dickinson 的著作为背景,创作了他篇幅最大的三个乐章的合唱作品《Harmonium》(1980-81)。随后他还创作了三乐章的管弦乐作品《Grand Pianola Music》(1982)。同年夏天还为心理分析学家Carl Jung的纪录片《Matter of Heart》创作了音乐,却被评价为“惊人而平庸”。1983年,Adams为Lucinda Childs和Frank Gehry的编舞作品《Available Light》创作纯电子音乐《Light Over Water》。


    Adams 经过18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三乐章管弦乐作品《Harmonielehre》(1984-85),他描述该作品"a statement of belief in the power of tonality at a time when I was uncertain about its future." / “在我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我相信调性的力量。” 就像他许多作品一样,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一个梦。梦中他开车穿越旧金山奥克兰湾大桥,看到一艘油轮直立起来,像土星五号火箭一样起飞。

    1985 -1987年,Adams撰写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作品《Nixon in China,这是Adams 和Peter Sellars 的首次合作(之后他们合作了更多歌剧作品)。在这段时间内Adams 还写了《The Chairman Dances》(1985) ,他将其描述为《Nixon in China》的第三幕以应付Milwaukee交响乐团交付的任务。这期间他还创作了管弦乐作品《Short Ride in Fast Machine》(1986)。


1988年 原子博士


    Adams 于1988年创作了两支管弦乐作品:《Fearful Symmetries》一部与“Nixon in China 尼克松访华”风格相同的作品,时长25分钟;《The Wound-Dresser》一部与1865年Walt Whitman创作的诗集同名的作品。创作期间Adams 正在国际范围内担任指挥家。1988-1990年担任圣保罗室内乐团的指挥和音乐顾问,加利福尼亚州Ojai and Cabrillo音乐节的艺术指导,指挥世界各地的乐团,包括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

    1991年,他再次与编剧Alice Goodman和导演Peter Sellars完成第二部歌剧《The Death of Klinghoffer》,歌剧基于1985年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意大利游轮Achille Lauro的历史事件创作。这部歌剧因为涉嫌反犹太主义和赞美恐怖主义引起争议。1992年,Adams创作了《Chamber Symphony》,该作品分三个乐章,结合了Adams当时正在研究的勋伯格的《Chamber Symphony No. 1, Op. 9》以及他的小儿子看的动画片插曲。次年他为小提琴家Jorja Fleezanis 创作了协奏曲。该曲分为三个乐章,时长半个多小时,悠长的小提琴狂想曲、慢速的恰空舞曲 最后以激扬的托卡塔来收尾。作品获得了格文美尔作曲奖。


    1995年,他与诗人June Jordan 以及导演Peter Sellars 创作了舞台剧《I Was Looking at the Ceiling and Then I Saw the Sky》。该剧讲述了七名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洛杉矶年轻人在1994年Northridge大地震时期发生的故事。1996年,他创作了双钢琴作品《Hallelujah Junction》,由三乐章组成,使用由两个音符组成的不同变奏。整首乐曲中两个音符的间隔几乎是不变的,Adams在他2008年的回忆录中使用了该乐段作为开头。

    《El Niño》是Adams 为了庆祝千禧年的到来而创作的,“关于人诞生之平凡与耶稣诞生之特殊的神剧”。该剧融合了圣经中的不同桥段,包括西班牙诗人Rosario Castellanos, Sor Juana Inés de la Cruz, Gabriela Mistral, Vicente Huidobro 和 Rubén Darío。2001年9月11日纽约爱乐乐团委托Adams 为9·11事件的受难者创作纪念作品《On 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于事件一周年之际首演。该作品形式为合唱团交响音乐,加入了儿童合唱团,诵读受难者的名字以及城市的声响通过录音带播放的声音。该作品获得2003年普利策音乐奖以及2005年的格莱美当代作曲奖。受旧金山交响乐团委托,Adams创作了管弦乐作品《My Father Knew Charles Ives (我父亲认识Charles Ives)。该作品分为三个乐章“和谐”、“湖”、“山”。尽管Adam的父亲并不认识Charles Ives,但Adams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与父亲关系的倒影,包括对新英格兰小镇的热爱以及未能实现的音乐梦想。


    2003年,Adams为庆祝迪士尼音乐厅开幕而创作的《The Dharma at Big Sur》进行了首演,由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这是一部两个乐章的作品,由独奏的六弦电子小提琴和交响乐队组成。Adams希望描绘出佛法无边的感受,“写出一种在西海岸上的感受 - 站在一个悬崖上,眺望大陆架和海洋上的地平线……”。受Lou Harrison影响,该作品要求一些乐器(如竖琴,钢琴,采样器)使用纯律来让音程听起来是纯净的。与十二平均律不同,纯律的所有音程中除了八度其他的音程都是不纯的。


    《Doctor Atomic (原子博士)》(2005)是Adams的第三部歌剧。歌剧是关于物理学家J. Robert Oppenheimer、曼哈顿计划 以及 第一枚原子弹的创作和测试的。《Doctor Atomic》的编剧是Peter Sellars,他利用包括个人回忆录、访谈录音、核物理书、解密的政府文件 以及Bhagavad Gita, John Donne, Charles Baudelaire, Muriel Rukeyser 的诗歌。故事背景发生于1945年的6月和7月,第一枚原子弹在墨西哥州试验场爆炸的前几小时进行。角色包括Oppenheimer, 妻子Kitty, Edward Teller, General Leslie Groves 以及Robert Wilson. 2007年,Adams将歌剧中的音乐提取出来创作了三个乐章的交响乐《Doctor Atomic Symphony》。


原子博士之后


    2006年,Adams再次和Peter Sellars合作创作了歌剧《A Flowering Tree》。该剧由印度南部卡纳达语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发现自己具有能变成开满花的树的能力。这部两幕的歌剧受委托参加Vienna New Crowned Hope Festival 来庆祝莫扎特的生日。因此它与《魔笛》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魔法,转变与道德意识的兴起”。2008年,Adams为圣劳伦斯弦乐四重奏创作了三首作品: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弦乐四重奏《Absolute Jest》、《第二首四重奏》。后两首基于贝多芬的片段创作,《Absolute Jest》使用的是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中的音乐(特别是Opus 131,Opus 135和Große复格),《第二首四重奏》使用的是贝多芬的Opus 110和111钢琴奏鸣曲。

    2011年至2013年,Adams创作了一部两幕的神剧《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Other Mary》,与他的第一部神剧《El Niño》时隔10年。该剧从“另一个Mary”、Mary of Bethany、Mary的妹妹Martha、Mary的哥哥Lazarus的角度进行叙述(Mary of Bethany有时被误认为是Mary Magdalene),重点描写耶稣生前最后几个星期。编剧Peter Sellars 从圣经旧约和新约中获取灵感,从Rosario Castellanos, Rubén Darío, Dorothy Day, Louise Erdrich, Hildegard von Bingen, June Jordan, and Primo Levi 获取帮助。2014年,Adams创作了四乐章交响乐《Scheherazade.2》,该作品为小提琴演奏家Leila Josefowicz创作(Leila Josefowicz 曾经参演了Adams的小提琴协奏曲和《The Dharma at Big Sur》)。《Scheherazade.2》灵感来自于《一千零一夜》中的角色Scheherazade,她在被迫结婚后向丈夫一个一个讲述她死前的故事来推迟她的死亡。该剧故事背景发生于2011年埃及大革命中的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喀布尔等地,Adams将世界范围内的妇女遭受的不公待遇与该剧联系了起来。


    Adams2017年创作的歌剧《Girls of the Golden West》讲述了1850年加州淘金热期间的采矿营地,编剧Peter Sellars 根据史料编写而成。Sellars这样描述该剧:“这是Forty-Niners被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淹没的故事,激情且残酷地描绘了种族分裂,丰富多彩的幽默故事。提出了政治斗争如何重建生活,以及这样的斗争对美国人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个人生活

    1970年至1974年,John Adams与摄影师Deborah O'Grady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其中,小儿子是作曲家Samuel Carl Adams。




音乐风格



    Adams 的音乐通常被归类为极简主义 或 后极简主义,但Adams在一个采访中表示自己的音乐是20世纪末“后风格”时代的分支。Adams 使用极简主义作曲技巧,如重复乐句,他并不是严格按照风格进行创作。Adams 比Steve Reich 和Philip Glass 年轻十岁,他的作品更有发展性和针对性,具有浪漫主义的高潮以及其他特性。Adams指出他的作品《Shaker Loops》与Terry Riley的《In C》的区别:“我没有写小的动机,而是让他们在不同的对位之间自由进行,我使用不断重复的元素编织大型的结构,创造了一个更细节、更多变的环境。乐曲色彩有明有暗,平静且湍急。”

    Adams 的许多作曲思维都是对序列主义哲学的表现,是“如科学家一般的作曲家”。Adams上大学时,达姆施塔特学院的十二音技法正盛行,他不满于自己所在的班级,并之称为“在安东·韦伯恩的陵墓旁坐着数音列”。在他读完约翰凯奇的《Silence》时他对音乐有所顿悟,“这本书像定时炸弹一样掉进了他的心里”。凯奇提出了关于音乐是什么的根源问题,将所有声音视为可行的音乐来源。这种观点为Adams提供了基于规则的序列主义作曲选择。Adams这才开始尝试电子音乐,他撰写了《Phrygian Gates》,这首乐曲在Lydian 与Phrygian 音阶的不同模块中不停切换。Adams 说与合成器一起工作能够开启“全音阶的对话”,这种转化让他相信调性是大自然的力量


    Adams 的很多作品都融合了多种风格,《Grand Pianola Music》从俗套的音乐中汲取灵感。《In The Dharma at Big Sur》借鉴了Jack Kerouac, Gary Snyder, 和Henry Miller 等人的加州风格。Adams表示自己热爱除了古典意外的其他流派,他的父母是爵士音乐家,他也耳濡目染听过摇滚音乐。Adams 说过是否缺乏原创性并不是作为一个极简主义作曲家最大的担心,而是能否成为站在这个时代终点,能够容纳那一切改变的人,像 Gustav Mahler, J.S. Bach 甚至Johannes Brahms 一样。与同时代其他极简主义作曲家一样,Adams使用稳定的律动来控制音乐的走向。著名的极简主义音乐《In C》中的律动逐渐成为许多作曲家使用的技法。Jonathan Bernard 把这种律动和Adams的《Phrygian Gates》、《Fearful Symmetries》摆在相同的位置。

     1980年代后期与1990年代初期,亚当斯开始在音乐中添加新风格,他称之为“骗人伎俩”。Adams 用重复的风格和节奏作为极简主义的驱动,同时使它充满乐趣。他把他的新风格叫做“在不存在的大草原上兜风”。





音乐批评



    Adams 的9·11纪念歌曲《On 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获得2003年普利策音乐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褒贬不一。《Shaker Loops》被评为“令人难忘的空灵”,《Naïve and Sentimental Music》被评为“对延伸的旋律的探索”。《Hallelujah Junction》被纽约时报评为“吸引人的,棱角锋利的双钢琴作品”,《American Berserk》“短小精悍的钢琴独奏”。其中分歧最大的还是Adams 创作的歌剧作品。《Nixon in China》在发布初期收到的反馈大多是负面的。纽约时报的Donal Henahan 称该剧的首演为“值得一笑,但很难成为保留剧目。” “视觉上令人难忘,实则缺乏内容”。圣路易斯邮报的James Wierzbicki 称作曲是该剧的弱点,“不合时宜的平静” “俗气的抽象表现” “Adams那快要用光的极简主义垃圾”。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内,这首歌剧被人视为伟大而有影响力的作品,Robert Hugill在其首映20年后称赞该剧“多彩的调色盘” “节奏变化的巧妙”。


    近期,纽约时报作家Anthony Tommasini 赞扬Adams 指挥美国作曲家乐团的作品。那场音乐会于2007年4月于卡内基音乐厅举办,是Adams 60岁的庆祝演出。Tommasini 称Adams 为“熟练且有活力的指挥家”,音乐“极为优美而不失躁动”。


Klinghoffer 的争议

    Adams 的歌剧《The Death of Klinghoffer》被包括Klinghoffer 家族在内的人指涉嫌反犹太主义。Leon Klinghoffer的女儿Lisa 和Ilsa 在观看完歌剧后表示:“歌剧对我父母的利用,重要情节展示对我父亲冷血的杀害使我们感到愤怒。这对我们来说是反犹太主义。” 针对这些指责 Adams 和欧伯林学院教授Conrad Cummings 写了信给Klinghoffer的编辑:“巴赫的听众接触到他们最需要的作品,就是类似的体验。” 并指出他们“没有发现作品中存在反犹太倾向“。


    2011年,9·11袭击后,波士顿交响乐团将Klinghoffer 选段的演出取消了,乐团董事长Mark Volpe 表示:“我们原来计划这场演出是因为我们肯定他的艺术工作,我们仍坚信这一信念。合唱团成员并没有对该作品产生任何批评。” Adams 和剧作者Alice Goodman 对这一决定颇有微词,Adams 拒绝使用《Harmonium》替代演出剧目:“我没有让他们演奏‘Harmonium’是因为我认为‘Klinghoffer’是一首严肃且有人文关怀的作品,而且大多数人还没有听过它就对他产生了偏见。如果我答应了用‘Harmonium’来替代烫手的‘Klinghoffer’,我就认同了那些偏见。” 旧金山纪事报的David Wiegand 也批评了乐团的决定,音乐学家与批评家Richard Taruskin 认为迎合“反美 反犹太主义 和反资产阶级“的偏见。


    2014年大都会歌剧院的复兴重燃了这场辩论,曾参与生产抗议游行的前纽约市长Rudy Giuliani 写到:“该作品是对历史的歪曲,某种程度助长了长达30年巴勒斯坦恐怖组织与以色列之间道德平等的政策。” 现任市长Bill de Blasio批评 Giuliani 在抗议中的表现,公共剧院艺术总监Oskar Eustis 也表示支持该作品:“这不仅应该在大都会博物馆内播放,而且必须播放,这是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在观看大都会歌剧院表演一周后称:“歌剧没有反犹太主义的特征”,她称Klinghoffer家族为“非常坚强勇敢”,恐怖分子们的“霸凌行为非常不理性”。




注释

注: [1] 基莱·劳伦号劫船事件发生于1985年10月7日,四名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的男子挟持了这艘埃及的航班客轮,命令其航行至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要求释放50名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囚犯。船只拒绝进入港口,劫船便杀害了一名犹太裔美国公民Leon Klinghoffer。

注: [2] 皮埃尔·布列兹 Pierre Boulez 法国指挥家、作曲家。他以善于准确清晰地诠释20世纪音乐而著称,较为出名的作品包括:《没有主人的琴锤》(Le Marteau sans Maitre)(1955年),《爆炸-固定》(Explosantel-fixe)(1973年)

注: [3] 奇切斯特诗篇(1965) 伯恩斯坦为英国的奇切斯特大教堂而作,用于男高音、合唱和乐队。

注: [4] 《沉默》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在1939年至1961年期间撰写的论文和演讲的精选集。

注: [5] 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是一名物理学家,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计划中开发出第一枚核武器而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他曾对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的成功引爆做出评论:“现在我成为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注: [6] 卡纳达语 是印度南部的一种鲜为人知的语言,是卡纳塔克邦的官方和行政语言。约为4300万人的母语是卡纳达语

注: [7] 2011年的埃及革命 是埃及国内爆发的一系列示威游行,数百万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以此抗议警察暴行日益加剧的情况,并要求推翻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