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 de Kraftwerk à Daft Punk(2) - MAN & WOMAN MACHINE


MAN & WOMAN MACHINE

pt.1


Female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 Daphne Oram



PROLOGUE

前言

Daphne Oram 在 BBC Radicophonic Workshop


    电子音乐首先是从20世纪初的乐器发明者为开端的,再到底特律的先锋电子音乐人,在工作室里作曲的人,他们都在幻想2000年的音乐。这种未来主义美学(这说法很矛盾,因为他们是用古老技术通过想象来塑造的)反映了艺术家远见卓识,他们反过来从理想化的科学进步主义汲取灵感。他们希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具有科幻小说的、甚至是乌托邦的想法,将人与机器深度融合,最终使我们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拓展。我们离2000年还很远。电子音乐在年轻人群体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对他们来说,它体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现代感。这种风格自出现以来一直饱含未来主义想象力,位于数字艺术和“视听生活”浪潮的中心,甚至培养着属于新一代的造琴师。



L'ESPRIT DES STUDIOS DE RECHERCHE

研究室的精神


    1948年至1968年间,电子音乐以一种前卫的艺术形式示人。作曲家和工程师在公共电视台广播电台展示、大学或大型技术公司资助的工作室里进行试验。例如斯托克豪森所在的科隆的WDR电子音乐工作室(Musik of the WDR in Cologne)、Dick Raajjmakers所在的埃因霍温的飞利浦Natlab(the NatLab of Philips in Eindhoven)、Milton Babbitt 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室。在电子原声音乐领域,还有Pierre Schaeffer, Pierre Henry, Bernard Parmegiani, Luc Ferrari, François Bayle 所在的巴黎音乐研究小组(the Musical Research Group in Paris)。当时这些研究室的仪器很简陋,除了麦克风扬声器外,通常还有环形振荡器和调制器来生成不同类型的波形和频率。还有磁带录音机来录制和编辑这些声音,这也是循环、回授、回声以及延迟的起源。直到1960年这些工作室才逐渐配备了键盘,这也就是初代合成器。1968年起,随着电子音乐向流行音乐领域发展,一部分初代合成器随之消失。




INVENTEURS, INGÉNIEURS ET VISIONNAIRES

发明家、工程师、前瞻人士


    作曲家或制琴师们,不论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或自学成才的都有不少享有盛誉,但更多的却不被知晓。直到1970年代,他们所具有前瞻性思维让他们在电子音乐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而后又在流行乐领域获得成功。为了将过去的作曲理念抹去,有些人将自己想象成造物主的形象,试图打破古典传统和音乐会的形式。有些人试图发明一种能模仿所有其他乐器的通用乐器,还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声音;有些人从城市或大自然的声音中汲取灵感,好像想要创造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还有些人更简单地想创作音乐,将电或电子计算机的成果分享给广泛的大众。

    许多作曲家的作品都证明了他们重塑音乐传统的强烈愿望:John Cage, Karlheinz Stockhausen, Pierre Henry, Mauricio Kagel, Bernard Parmegiani, Pauline Oliveros, Françoise Barrière and Christian Clozier, François Bayle, Jean - Claude Risset Laurie Anderson, Jean-Michel Jarre, Brian Eno,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其中的一些例如Nikolai Obukhov, Iannis Xenakis, Raymond Scott, Daphne Oram 或 Peter Zinovieff 等人试着同时开展作曲和制造乐器的工作,但他们的发明没能成功推广。1968年开始,流行乐逐渐采用合成器等电子乐器,然后是制造节奏的机器,这得益于几代发明家的发明成果。他们在20世纪初对于乐器的研究更低调地选择为制作音乐的人服务。Léon Theremin, Maurice Martenot 和 Georges Jenny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跟随60年代末的一些制琴师工作,主要是一些盎格鲁撒克逊人比如Robert Moog, Don Buchla, Max Mathews, Alan R. Pearlman, Dave Smith, Roger Linn 或 Tom Oberheim等人,还有来自罗兰公司的日本人 Ikutaro Kakehashi。他们有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些传奇乐器,这些乐器对当下电子音乐场景有很大帮助。




PETER ZINOVIEFF 

DE LA GÉOLOGIE À L'ÉLECTRO- NIQUE

PETER ZINOVIEFF - 从地质学到电子学


    成立于1969年伦敦的公司EMS(Electronic Music Studio)是著名的VCS3合成器的创造者。EMS的创造力和活力归功于三位创始人,发明家David Cockerell、作曲家Tristram Cary、更重要的还是音乐家以及工程师Peter Zinovieff。这是一位出生于1933年的前地质学家和数学家,迷恋现代主义和创新。对他们来说电子音乐和计算机音乐体现了60年代的精神以及技术的未来。


除了EMS公司的仪器制造者,首先它是一家研究工作室…

    EMS是我几年前创立用来通过制造和销售仪器,来为研究室提供资金的公司。我首先对于技术探索领域很感兴趣。在我们工作室已经配备了Revox型录音机,很原始的款,只能加快或减慢速度的那种。在1960年代,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很不可靠,一直需要修理,读带速度也不是常规速度。但是没有它,我们没办法做研究。当时做电子音乐能走的路不多,所以有必要录制自然声音和原始电子声音,而后再在磁带上进行处理和编辑。基本上分为具象音乐和电子音乐这两种美学风格。除录音机之外,我们还购置了大型振荡器,每个大概有20公斤重,是我从军队剩余物资中回收的,这可以让我们产出电子声响。一路上我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发明家David Cockerell,他为我们设计了更便于操控的VCO型振荡器。在大卫的帮助和启发下,我们很快在工作室里收集了大量材料,并很早地接触到了电脑。1965年左右,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开发了PDP-8,这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电脑,约2.5x2米,两台这样的电脑就可以操作汽车装配流水线了。它配备一个电气闭锁式设备,比计算机本身还大。它的内存只有4kb,但它是一个很棒工具,可以让我设计十分复杂的音序器。


与流行乐相比,您受到现代音乐的影响更大吗?

    是,像作曲家 Hans Werner Henze, Peter Maxwell Davies 或是Jonathan Harvey。还有法国作曲家Jean-Claude Risset, Pierre Boulez 这些Musical Research Group里的名人。与我共事的人将电子乐视为未来的音乐,并作为当代古典的一种延伸。我不会品味流行乐。


您对您创造的乐器在流行乐队中取得了成功,有什么看法?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点。我的工作主要局限于合成器的设计。我最喜欢想象乐器的未来可能性。有时在我们工作室的开放日当中,会有流行音乐人来造访并与我们见面,我们总是很愉快。Paul McCartney 和 Ringo Starr 数最著名的。我教他们演奏了VCS3,我试着教,因为某种程度上我比他们更懂关于乐器的理论。


你怎么描述David Cockerell?

    他是一个在家生活和工作的人,与世隔绝不善交际。作为一个发明家,他几乎是全能的。无论我能想象到什么,他都能把它设计出来。例如我一直反对使用键盘,因为我不喜欢用“半音”的形式控制电子音乐。所以他设计了一台有87个键、32个滑块、32个开关的键盘。这些滑块和开关置于一个泡沫底座上,可以控制电压并且由计算机控制。所以我可以按下电脑键盘上的“C”键,并给它分配一个让录音机播放的功能,或者我仍然可以控制振荡器。这就是我们编程工作的理念:不断想象新的、更自由更流畅的演奏方式。我们如今还在处理这些电脑和软件的问题。


你组织过许多音乐会...

    是的,许多都是同类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伦敦的伊丽莎白女王大厅。一系列年度音乐会,连续办了五六年,我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1960年代的繁荣,我们演奏了工作室制作的作品,Tristram Cary, Karlhcinz Stockhausen 的作品,当代音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Partita for Unattended Computer》,是计算机单独在舞台上演奏的。有些作品确实有点严肃,而且是在传统音乐厅的氛围下演出。有一天我们在每个作品中加入了小型烟花表演,人们在离开音乐会时会点燃。还有一次,我们让观众中1300人同时阅读诗歌中的不同部分。这些作品必须使用磁带录音机来播放,不然是不可能做到的。最常见的使用4个扬声器,音乐会有时伴随阅读或讲座。但无论是什么设备,必须保持有趣,这才是电子音乐的原创和革命精神。


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来看,1960年代末的气氛对您的工作和研究有影响吗?

    当然,是进行此类研究最佳的时机,这不只是巧合。这个时代见证了电子音乐领域的巨大进步与创新,与这十年的革命氛围有很大关系。每个人都在寻求创新,和实现未来。


[拓展阅读]* 

1_“120 Years of Electronic Music” - http://120years.net/

2_"What the Future Sounded Like: A Documentary" - https://vimeo.com/7016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