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作曲家(6) - Philip Glass

 





    Philip Morris Glass (菲利普·莫里斯·格拉斯)出生于1937年1月31日,是一位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他是20世纪晚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通常被认为与极简主义相关,由重复的短句和变化的层次构成。格拉斯称自己为“重复结构音乐”的作曲家,并发展成为他的独特风格。


    格拉斯创建的 the Philip Glass Ensemble,由他自己担任键盘演奏。他创作了十五部歌剧、大量的室内乐以及音乐剧作品、十四部交响曲、十二部协奏曲、八部弦乐四重奏等,多部电影配乐。其中三部电影配乐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生平



· 1937 - 1964 早期生活


    格拉斯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父母分别是 Ida (née Gouline) 以及 Benjamin Charles Glass,是立陶宛犹太移民。他的父亲拥有一家唱片店,母亲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回忆录中格拉斯说道,在二战结束时他的母亲帮助了犹太大屠杀幸存者,邀请刚到美国的人留在家里,教他们学习英语和技能,直到他们找到工作和住处。他的妹妹 Sheppie后来从事着国际救援委员会的工作。


    父亲培养了格拉斯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而后他也发现父亲家族中有很多音乐从业者。他的堂兄 Cevia 是一位古典钢琴家,还有人从事杂耍表演,他的家人也与 Al Jolson*有联系。格拉斯的父亲经常在他的工作的唱片店能拿到很多新唱片。格拉斯在长期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音乐品位,这让他从小对音乐就保有着开放的态度。


    一段自述:我父亲虽然是自学音乐,但他最终对古典乐、室内乐和当代音乐有着扎实且丰富的知识。一般他会回家吃晚饭,然后坐在椅子上听音乐到半夜。我很小时就发现他会这样,我就去跟他一起听格拉斯父亲在店里经常向顾客推广新唱片,有时还承诺他们可以退回他们不喜欢的唱片来让他们尝试新事物。这使他的商店很快在巴尔的摩奠定了“现代音乐源泉”的地位。格拉斯从他父亲商店中未售出的唱片中建构自己的唱片收藏,包括现代古典乐,如欣德米特、巴托克、勋伯格、肖斯塔科维奇;西方古典音乐包括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和舒伯特的 B♭调钢琴三重奏。 格拉斯引用舒伯特的作品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他小时候在皮博迪音乐学院的预科学习长笛。15 岁时他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加速大学课程,在那里他学习了数学和哲学。在芝加哥,他接触了 Anton Webern*的序列主义音乐,并创作了一首十二音体系弦乐三重奏。1954年,格拉斯前往巴黎,Jean Cocteau 让·考克多的电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参观了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并观看了他们的作品;格拉斯回忆道:“你在(考克多的)《奥菲斯》中看到的波西米亚式生活是……吸引我的生活,而那些人正是我想接触的人。”


    格拉斯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主修键盘。他的导师有 Vincent Persichetti 和 William Bergsma。同学有 Steve Reich 和 Peter Schickele。1959 年,他获得了 BMI 基金会的 BMI 学生作曲家奖,这是一项针对年轻作曲家的国际奖项。1960年夏天,他在 the Aspen Music Festival*的暑期学校师从Darius Milhaud,并为同学Dorothy Pixley-Rothschild 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1962年离开茱莉亚音乐学院后,格拉斯搬到匹兹堡,并在公立学校系统担任校内作曲家,创作了各种合唱、室内乐和管弦乐。



[注释]

[1] Al Jolson - 美国著名歌手,喜剧演员。著有《爵士乐歌星》等。

[2] Anton Webern 韦伯恩 - 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3] the Aspen Music Festival and School 亚斯本音乐节及学校 - 每年在科罗拉多州的亚斯本举行的古典音乐节。它以其音乐会的节目单,以及为大多数年轻音乐学生提供专业培训而闻名。 





· 1964 - 1966:在巴黎


    1964 年,格拉斯获得了 Fulbright 奖学金;从1964年秋至 1966年夏,他在巴黎跟随著名作曲老师 Nadia Boulanger 学习,这影响了他一生,他在 1979 年承认:“至今我都认为我和 Boulanger一起学习的经历就如同我在和巴赫和莫扎特学习。”


    格拉斯后来在他的自传《Music by Philip Glass》(1987)中表示,Pierre Boulez 在巴黎举办的 Domaine 音乐会上演奏的新音乐对他来说缺乏刺激(John Cage 与Morton Feldman 的音乐除外),但他对新电影和戏剧表演印象深刻。他离开布列兹和斯托克豪森等现代主义作曲家的举动是微妙的,而不是直接拒绝:“他们那一代人想收徒,而我们没有参与,这就意味着我们讨厌音乐吗?不。我们在茱莉亚了解并学习过他们的音乐。你怎么可能拒绝Luciano Berio?斯托克豪森的那些早期作品很美。但试图把他们的音乐做得比他们更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另辟蹊径。”


    他接触到了法国新浪潮的革命性电影,例如Jean-Luc Godard 以及François Truffaut,这些电影颠覆了老一代艺术家设定的规则,格拉斯与美国视觉艺术家交朋友(雕塑家 Richard Serra 和他的妻子 Nancy Graves)还有演员和导演(JoAnne Akalaitis、Ruth Maleczech、David Warrilow 和 Lee Breuer,Glass 后来与他们一起创立了实验剧团 Mabou Mines)。与 Akalaitis(他们于 1965 年结婚)一起,Glass 在 1964 年至 1965 年间参加了许多剧院团体的表演,包括 Jean-Louis Barrault 的 Odéon 剧院、The Living Theatre 和 Berliner Ensemble。这些重要的相遇促成了与Breuer 的合作,1965年格拉斯为Samuel Beckett's Comédie(创作于1963的戏剧)的舞台演出贡献了音乐。为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两个高音萨克斯而作)甚至音乐结构也直接受到该剧开放式、重复性的影响,是极简主义作曲中四个早期作品系列中的第一个,尽管它仍是一首略显粗糙且自我的作品。在这之后,Glass 还在 1966 年担任 Breuer 制作的 Brecht 的《Brecht's 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的音乐总监,该片由 Paul Dessau 担任戏剧配乐。


    在他早期涉足于实验剧院的同时,Glass与 Ravi Shankar 和 Alla Rakha 合作,于 1965 年冬和 1966 年春还担任了电影《Chappaqua, Conrad Rooks》(1966)的音乐导演和作曲家。这是另一个对格拉斯的音乐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他独特的风格源于他与 Shankar 和 Rakha 的合作,以及他们对印度音乐节奏的看法相互叠加。他放弃了他所有的作品都采用类似于 Milhaud、Aaron Copland 和 Samuel Barber 的适度现代风格,并开始根据印度音乐的重复结构和受Samuel Beckett 影响的时间感创作作品。他为两位女演员和室内乐团创作的作品,为室内乐团和他的第一个编号弦乐四重奏(No. 1, 1966)而创作的作品。格拉斯1966年后离开巴黎前往印度北部,在那里他开始与藏民接触后被佛教所吸引。他于1972年会见了十四代达赖喇嘛此后一直坚定地支持西藏独立。



· 1967 - 1974:极简主义


    1967年3月他抵达纽约后不久,格拉斯参加了Steve Reich 作品的演出(包括开创性的极简主义作品《Piano Phase》),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随后简化了自己的风格并转向激进的“和谐音语汇”。格拉斯没有在当下的表演者和表演场域找到知音,最终与之前的同学Jon Gibson 等人组了一个合奏,并开始主要在 SoHo 的艺术画廊和工作室阁楼中表演。视觉艺术家Richard Serra 向格拉斯提供了画廊的联系方式,同时两人还合作了各种雕塑、电影和装置;从 1971 年直到1974 年,他在Serra 的常规工作室做助理。


    1967年夏到1968年末,格拉斯创作了9部作品包括《Strung Out》(为小提琴独奏连扩音器而作,1967年夏),《Gradus》(为萨克斯独奏而作,1968年),《Music in the Shape of a Square》(为两支笛子而作,1968年5月,向Erik Satie致敬),《How Now》(为钢琴独奏而作,1968年)以及《1+1》(为桌面连扩音器而作,1968年11月)都是在“更充分地试验他新发现的极简主义作曲技法”。格拉斯新音乐的第一场音乐会在 1968年9月在Jonas Mekas 的电影制作馆(电影档案馆)举行。这场音乐会包括《Strung Out》(由小提琴家Pixley-Rothschild 演奏)和《Music in the Shape of a Square》(由Glass 和Gibson 演奏)的首演。乐谱钉在墙上,演奏者必须边走边弹。格拉斯的新作品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观众主要是视觉和表演艺术家,他们对格拉斯尽量精简的方法高度认同。


    除了他的音乐事业,格拉斯还与他的雕塑家表弟 Jene Highstein 经营了一家搬家公司,1973 年至 1978 年间还担任过水管工和出租车司机。他还曾讲过他在安装洗碗机时抬起头来看到了时代杂志的艺术评论家Robert Hughes正盯着他。在此期间,他还和其他纽约艺术家交朋友,例如 Sol LeWitt、Nancy Graves、Michael Snow、Bruce Nauman、Laurie Anderson 和后来创作了Glass 肖像的 Chuck Close。格拉斯在 2005 年创作了钢琴作品“A Musical Portrait of Chuck Close”作为对Chuch Close 的回应。


    《1+1》和《Two Pages》(1969.2) 象征着Glass 向“最基本的极简主义技术,根据进程叠加” 和 “严苛的方法”发展。同年谱写的还有《Music in Contrary Motion》以及《Music in Fifth》,其中《Music in Fifth 五度音乐》是为了向他的老师Nadia Boulanger致敬,她曾经指出了他作品中的“隐藏五度”*但被批斗为是一种罪行。最终格拉斯的音乐变得不再朴素,而是更富戏剧张力,例如《Music with similar motion》(1969)和《Music with changing parts》(1970)。这些作品都由Philip Glass Ensemble 于1969年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惠特尼美术馆演出,于1970年在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演出。Philip Glass的演出经常受到评论家不友善的回馈,但同时也收到Brian Eno,David Bowie等年轻艺术家的喜爱。Eno 将这次演出评为“一次非凡的音乐体验”、“一次纯净且浓厚的能量浴”,并总结道“这是我听过细节最多的音乐,错综复杂且奇艺的和声”。1970年格拉斯重返剧院,并为Mabou Mines团体创作音乐,他的第一部人声参与的剧作:音乐有《Red Horse Animation》以及《Music for Voices》(1970)。剧作于Paula Cooper Gallery首演。



    1971年,在与Steve Reich意见产生分歧后,Glass 正式组建了Philip Glass Ensemble(Reich则组建了Steve Reich and Musicians),这是一个包括键盘、管乐(萨克斯,长笛)、女高音,同时使用扩音器而组成的乐团。他的乐团在演奏他创作的一部总长四小时的《Music in Twelve Parts》(1971-1974)后获得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由12个纯音乐部分组成,发展成一个循环。这部作品总结了Glass 自1967年以来的音乐成就,甚至超越了之前。最后一部分以十二音技法*为主题,由合奏团的女高音演唱。“我曾打破了当代主义的规则,是时候打破我自己的规则了。” Glass说。尽管他发现极简主义没法准确地描述他后来的作品,但Glass还是接受了这个词,包括《Music in Twelve Parts》这部作品,但除了作品的最后一部分。Glass将《Music in Twelve Parts》的 Pt.12 描述为“极简主义的终结”。“我已经工作了八九年,发明了一个系统,现在我已经从这套系统的另一端走出来了”,他现在更偏爱“具有重复结构音乐”的作曲家。


[注释]

[1] 隐藏五度 hidden fifth - consecutive fifths 连续五度声部进行的一种。十五世纪以来的古典乐当中规定应避免这样的和声进行出现,因为五度关系太和谐会让曲子的声部感觉降低。

[2] 十二音技法 Twelve-tone Technique - 由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创立,这种技法强调半音音阶的12个音高在一段音乐中发声频率相同,具有同等重要性。



· 1975-1979:肖像三部曲


    这段时间内 Glass 继续自己在器乐作品上的工作,也称为《Another Look at Harmony》(1975-1977)。这个系列标志着Glass作品新的开始,“我正在寻找一种将和声进行与节奏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催生一种新的整体结构…… 我已经试着把一切繁复的从我的作品中拿掉了,现在是时候决定往里面放什么了——这个过程会占据我未来几年的时间。”《Another Look at Harmony》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出现在与Robert Wilson 的合作《Einstein on the Beach》中。这是Philip Glass 戏剧肖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歌剧是Glass 的第一部歌剧,于1975年春季至秋季与Wilson密切合作,并于1976年夏在阿维尼翁艺术节首演。同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热烈的反应。这部歌剧的音乐是为Philip Glass Ensemble,小提琴独奏,合唱团,歌剧演员而写的(朗诵词由 Christopher Knowles,Lucinda Childs 以及 Samuel M. Johnson演出)Glass 与Wilson 的这部基本没有情节内容的歌剧被认为是“对Albert Einstein 的隐喻:科学家,人文主义者,业余音乐家——以及他的理论… 直接引向原子分裂” Tim Page 指出这最终会引起大规模的核毁灭。与《Another Look at Harmony》一样,“这部歌剧的音乐加入新的功能性和声,与之前的作品概念有所区分。”作曲家Tom Johnson 将小提琴独奏音乐和巴赫的作品进行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管风琴的… 阿尔贝蒂低音*是莫扎特最喜欢的”。这部作品被华盛顿邮报誉为“本世纪的开创性艺术品之一”。


    《Einstein on the Beach》是戏剧团体Mabou Mines 自《Dressed like an Egg》(1975)之后的新音乐。而后还有Samuel Backett 的戏剧和散文改编音乐《The Lost Ones》(1975)《Cascando》(1975)《Mercier and Camier》(1979)。Glass 也转向其他媒体形式,Philip Glass Ensemble 另外两部为电影和电视制作的音乐:《North Star: Mark di Suvero》(1977)(由François de Menil 和Barbara Rose 制作),以及儿童连续剧《芝麻街》中的四个短部《Geometry of Circles》(1979)。

    另一个系列《Fouth Series》(1977-79),包括合唱以及管风琴的《Part One》(1977)、管风琴和钢琴的《Part Two》和《Part Four》(1979),以Constance DeJong的小说《Modern Love》改编的乐曲《Part Three》(1978)。《Part Two》和《Part Four》在编舞家Lucinda Childs 的两部舞蹈作品中被使用(她也在《Einstein on the Beach》中出演)。其中《Part Two》后更名为《Dance》(与视觉艺术家Sol LeWitt在1979年合作),《Part Four》更名为《Mad Rush》后更是由Glass 在多个场合演奏,比如                      首次亮相那次。该作品表示了Glass 正转向更传统的方向:作曲家在开放式结构的作品中加入一个结束。“这表现了他(已经)放弃了早期那种激进的非叙事、非戏剧式的写作方式” 钢琴家Steffen Schleiermacher这样说道。

    1978年春天,Glass收到了荷兰歌剧院的委托(以及Rockefeller基金会的赞助)创作歌剧《Satyagraha》(1978-1979,于1980年在鹿特丹首演)。这部歌剧根据南非的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小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早年生活创作。这也标志着他不再需要通过非音乐的工作来赚钱。Glass 与两位“SOHO的朋友”共同合作这部歌剧,作家Constance deJong 提供了剧本,布景设计则是Robert Israel。这部作品对格拉斯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是自他1963年以来的第一部交响乐,他仍然保留了突出的独唱与合唱团。1979年8月他完成作品不久后,遇到了指挥家 Dennis Russell Davies,帮他准备了在德国的演出(这个版本使用了钢琴四手联弹改编版的乐谱);他们一起计划另一部歌剧,准备在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首演。


[注释]

[1] 阿尔贝蒂低音 Alberti bass - 意大利作曲家阿尔贝蒂谱写的一种奏鸣曲惯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常被称为“哆嗦咪嗦”。




· 1980-1986:完成肖像三部曲


    在肖像三部曲的第三部分筹备过程中,Glass 转向较小的音乐剧院项目,例如非叙事的《Madrigal Opera》(六声部人声与小提琴和中提琴,1980),摄影师 Eadweard Muybridge的个人传记研究作品《The Photographer》(1982)。Glass 也继续为管弦乐团谱写《Koyaanisqatsi》的乐谱(1981-1982)。一部分音乐没有被电影使用,最终被收录在专辑《Glassworks》(1982)中,将Glass的音乐带到更广泛的公众面前。

    “肖像三部曲”的终篇是《Akhnaten》(1982-1983),1984年首演。这是一部由阿卡德语、圣经希伯来语和古埃及语演唱的声乐与管弦乐作品。一位演员用观众的话转译成古埃及语*也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Akhnaten》的首演受Stuttgart Opera House 斯图加特歌剧院委托制作,由Achim Freyer 设计。与此同时在休斯顿歌剧院首演的版本由David Freeman 执导,Peter Sellars 设计。在筹备过程中, 斯图加特歌剧院正在装修,Glass在得知这点后与指挥家 Dennis Russell Davies 参观了剧场,在下沉舞台周围放置了谱架以测量可容纳的乐手。测量后他们发现下沉舞台内无法容纳完整的管弦乐团,Glass随后取消了小提琴组,“这给管弦乐团一种低沉黑暗的声音,使最终效果更适合主题。” Glass 在1992年说:《Akhnaten》在他的作品中意义重大,因为它代表了“对三和声语汇的一种扩展”,他的老师 Persichetti 与 Milhaud 曾教给他多调性音乐*,这部剧是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试验,Glass将这种技法比做“创造一种视觉错觉,就像Josef Albers*的画一样。”



    Glass再次与Robert Wilson 合作是在1983年,这是一部叫做《the CIVIL warS》(1984)的歌剧。这是Wilson 的同名史诗级作品的最后一部分——“the Rome Section 罗马”,原计划是为“洛杉矶的国际艺术节暨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作。(Glass还为奥运会开幕式的合唱与管弦乐队创作了著名作品,《The Olympian: Lighting of the Torch and Closing 奥运选手:火炬的点燃与闭幕》)。《The CIVIL warS》的首演最终没能在洛杉矶实现,这部歌剧最终于罗马歌剧院首演。这部歌剧包括1世纪罗马剧作家Seneca 的拉丁剧本为背景,以及对Giuseppe Verdi 的音乐和美国内战音乐的引用,以19世纪人物Giuseppe Garibaldi 和 Robert E. Lee 为主要角色。


    1980年代中期,Glass“以飞快的速度为不同媒介创作”。那个时期的项目包括舞蹈音乐(Jerome Robbins 1983年为纽约芭蕾舞团编排的《Glass Pieces》,从Glass现有为其他媒介创作的作品精选而来,包括《Akhnaten》中的;《In the Upper Room》,《Twyla Tharp》),戏剧作品《Endgame》(1984)和《Company》(1983)。Beckett 非常不认同美国话剧团制作的《Endgame》,这个版本编排人员包括指挥JoAnne Akalaitis 和Glass 为低音鼓和低音贝斯所作的前奏曲。Beckett 最终仅授权了《Company》的音乐,包含四个小品,在剧作的幕间休息中紧凑演奏的几段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最开始被作曲家评价为一首“Gebrauchsmusik 实用音乐”,“它就像是餐桌上的盐和胡椒,只是那些东西”。最终《Company》以弦乐团的版本更名为《String Quartet No. 2》出版,而后由学生乐队和著名的Kronos Quartet 与Kremerata Baltica演出。


    这种对弦乐四重奏和弦乐交响乐团的兴趣,使得Glass 为电影《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三岛由纪夫:人间四幕》制作电影原声。Glass 认为这是他的“音乐上的转折点”,他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为电影作曲”,其中Kronos Quartet在这部作品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Glass还致力于声乐作品,他创作了两段歌曲《Three Songs for chorus》(1984)(以 Leonard Cohen, Octavio Paz 以及 Raymond Lévesque的诗作为素材)和《Songs from Liquid Days》(1985)(由CBS Masterworks Records 发起的循环音乐,以David Byrne, Paul Simon 等唱作人的歌词为素材,Kronos Quartet在这部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Glass还创作了一系列改编自文学作品的歌剧,例如《The Juniper Tree》(1984)(与作曲家Robert Moran 合作)、Edgar Allan Poe 的《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1987) 、与小说家Doris Lessing 合作的歌剧《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 8》(1985-86)(1988年于Houston Grand Opera 休斯顿大歌剧院和 English National Opera 英国国家歌剧院演出)。


[注释]

[1] Ancient Egyptian 古埃及语 - 一种通行于古埃及的语言及文字,属亚非语系,世俗体生存至5世纪。

[2] Polytonality 多调性音乐 - 两种或以上的调性重叠而组成的作曲技法,不同调性的重叠所产生的远关系和声效果是其重要的表现意义。代表人物有美国作曲家Charles Ives。

[3] Josef Albers 约瑟夫·亚伯斯 - 生于德国的美国艺术家,以抽象画家和理论家的工作闻名。著有1963年出版的《色彩的相互作用》。




· 1987-1991:从歌剧到交响乐


    例如《Company》、《Facades》、《String Quartet No. 3》这样的作品(后面两首是电影《Koyaanisqatsi 失衡生活》《Mishima 三岛由纪夫传》中的配乐)让Glass 的作品更容易适配于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团,也就回到了他学生时期学习的结构。在这个方向上,他的室内乐和管弦乐作品也以越来越传统和抒情的风格展开。在这些作品中Glass 经常使用例如恰空*帕萨卡利亚*这样的传统形式,在《the Violin Concerto No. 1 》(1987)、《Symphony No. 3》(1995)、《Echorus》(1995)、甚至是近期的作品《Symphony No. 8》(2005)、《Songs and Poems for Solo Cello》(2006)中都有使用。


    为音乐厅创作的一系列管弦乐作品包括《Violin Concerto No. 1》(1987)。这部作品受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委托,为小提琴家Paul Zukofsky 和指挥Dennis Russel Davies 创作并与他们密切合作,从那时起他开始编写大量管弦乐作品。这首协奏曲是为了纪念Glass 的父亲:“他最喜欢的就是小提琴协奏这种形式,所以我从小就听门德尔松、帕格尼尼、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所以当我决定写一首协奏曲时,我想写一首我父亲会喜欢的。” 1992年,这首协奏曲由 Gidon Kremer 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由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委托创作的交响乐三部曲“自然的肖像”随后也被创作出来,包括《The Light》(1987)、《The Canyon》(1988)与《Itaipu》 (1989)。


    为交响乐团作曲的同时,Glass还为钢琴作曲,五个乐章组成的循环《Metamorphosis》(改编自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戏剧原形),以及1988年莫里斯的电影《The Thin Blue Line》原声。同年Glass 在纽约东村的一家书店偶遇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他们“当即决定一起做点什么,伸手去拿艾伦的一本书,拿到了《Wichita Vortex Sutra》”,这最终演变成一首为朗诵和钢琴创作的作品,而后还发展成为歌手与合奏团的音乐剧作品《Hydrogen Jukebox》(1990)。



    Glass 1989年创作了室内乐,两部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s No. 4 Buczak》(1989)、《String Quartets No. 5》(1991)。这两部作品起源于戏剧的原声例如《The Screens》(1989/1990)。这部作品起源于和导演JoAnne Akalaitis 的众多戏剧合作之一,他最初要求冈比亚音乐家 Foday Musa Suso 与西方作曲家合作,而Glass 与Suso 在电影《Powaqqatsi》(1988)中已经合作了。《The Screens》是Glass 与Suso 的巡演过程中作曲的(巡演中还包括打击乐手Yousif Sheronick),其中的一些作品被Glass 和大提琴家Wendy Sutter 改编后放入曲目单中。另一个项目与Ravi Shankar 合作,由Peter Baumann(乐队Tangerine Dream成员)发起的录音室专辑《Passages》(1990)。


    1980年代初90年代末,Glass的项目还包括两个描写探索家生活的著名歌剧:由大都会歌剧院委托的歌剧《The Voyage》(1992)是为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而创作的,由David Henry Hwang 填词;为里斯本世界博览会的闭幕而创作的《White Raven》(1991)是以Vasco da Gama为背景创作的,与Robert Wilson 再次合作。在《The Voyage》中,一位评论家指出:作曲家也“探索了新的领域”,一种“新的狡黠的抒情体”、“西伯利亚式的率真”、“深沉的音调… 渐增的不和谐半音式作品的反射”。


    Glass 还重制了 S'Express 的歌曲《Hey Music Lover》放入了1989年发行单曲的B面。



[注释]

[1] chaconne 恰空 - 盛行17世纪的风格庄重的三拍舞曲类型,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在固定的主题上作多次变奏。

[2] passacaglia 帕萨卡利亚 - 起源于17世纪西班牙的一种音乐形式,三拍慢板舞曲,大多用低沉小调写成,以4-8小节的固定低音为基础,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变奏。




· 1991-1996:Cocteau三部曲和交响乐

    在这些歌剧之后,Glass开始将循环放入交响乐中。指挥家Dennis Russell Davies 告诉Glass:“我不能让你……成为那些从未写过交响乐的歌剧作曲家。” Glass 为此写了两首三乐章的交响曲:《Low》(1992)以及《Symphony No. 2》(1994)。第一首《Low》是结合David Bowie 以及Brian Eno 的同名专辑《Low》(1977)中的元素与自己的元素创作而成;而第二首被Glass 描述为对多调性音乐的研究。他将作曲家 Honegger, Milhaud 以及 Villa-Lobos 的作品作为他的交响乐模型,为萨克斯风演奏家Rascher的四重奏创作了《the Concerto Grosso》(1992)、《Symphony No. 3》(1995)、《a Concerto for Saxophone Quartet and Orchestra》(1995),它们都由指挥家 Dennis Russel Davies 指挥。


    《Echorus》(1994-95)是一种更透明精致、更有趣的室内管弦乐,与大型交响乐形成鲜明对比。在《the Third Symphony》的四个乐章中,Glass将一个19人管弦乐队视为室内乐团的扩展版。在第三乐章中,Glass重新使用恰空作为主要手段;一名评论家将Glass的交响乐评为“最严密的作品”之一。《the Third Symphony》紧随其后的是第四部交响乐《Heroes》(1996),由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委托。它的六个乐章是对Glass、 David Bowie、以及Brian Eno的同名专辑《Heroes》(1977)进行了交响改编;与Glass的其他作品相同,它也具备两个版本:用于音乐厅的和用于舞蹈的。《Heroes》的舞蹈版由Twyla Tharp编排。


    Dennis Russell Davies委托的另外一项工作是钢琴练习曲(献给Davies 与设计师Achim Freyer)。Glass本人录制了练习曲的第一组前十首。Bruce Brubaker 和 Dennis Russell Davies 各自录制了原始的六首。大多数练习曲都是以后极简主义和他日益抒情的风格创作的:“简洁形式的框架内,Glass探索了极大的可能,从典型巴洛克段落作品再到浪漫色彩的情绪”。一些作品也曾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例如Robert Wilson的《Persephone》(1994年受Relache Ensemble 委托)和《Echorus》(1995年为Edna Mitchell 和Yehudi Menuhin 而作的,两把小提琴和弦乐团版本的《Etude No. 2》)


    Glass在90年代很活跃,作品还包括“歌剧三联画”(1991-1996)系列,他将其描述为对作家和电影导演Jean Cocteau*的致敬。作品基于他的散文和电影作品:《Orphée》(1949),《La Belle et la Bête》(1946),以及小说《Les Enfants terribles》 (1929)(后来由Cocteau 与Jean-Pierre Melville 于1950年拍摄)。同样这系列也是对 Cocteau、Les Six(尤其是Glass 的老师Darius Milhaud)等法国作曲家表示敬意,大量18世纪作曲家例如Gluck 与 Bach也是Cocteau 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Orphée》(1991年作曲,1993年在美国话剧团首演)在概念和音乐上可以追溯到Gluck的歌剧《Orfeo ed Euridice》,在Cocteau 1949 的电影《Orphee》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剧中的一个主题,欧律狄刻之死,与作曲家本人生活有些相似:这部歌剧是在Glass 的妻子,同样也是艺术家的Candy Jernigan于1991年意外去世后创作的,“……人们只能怀疑俄耳甫斯的悲痛 一定很像Glass 自己的”K. Robert Schwartz 说。歌剧“织体通透,器乐色彩微妙… 一种全新的表现和自由的声乐声部”,《卫报》的评论家评论道:“Glass对法语源本的亲近,传神达意的词藻,精致的乐器织体支撑着整部作品”。


    第二部歌剧《La Belle et la Bête》(1994年,为Philip Glass Ensemble或更传统的室内乐团而作),Glass取代了Cocteau 原来的电影原声,写下了一种全新而又完整的配乐,与电影更加搭配。最后一部歌剧再次回归传统,由Susan Marshall 编舞而作的“舞蹈歌剧”《Les Enfants terribles》(1996)(为声乐、三架钢琴而作)。这些角色由歌手和舞者所构成,配乐让人想起巴赫的《Concerto for Four Harpsichords》,另一方面也让人想起“雪在整个歌剧中飘落之无情…见证着正在发生的事。在这时间已经停止。只有音乐,乐章穿越童年的宇宙”,Glass说道。

[注释]

[1] Jean Cocteau 让·科克托 - 法国20是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小说家、设计师、电影制片人、视觉艺术家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前卫和达达主义运动重要的创作人物之一。





· 1997-2004:交响乐、歌剧、协奏曲


    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Glass 的抒情浪漫风格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到达顶峰:歌剧、戏剧、电影原声(1997年Martin Scorsese的《Kundun》、2002年Godfrey Reggio的《Naqoyqatsi》以及2002年Stephen Daldry的《The Hours》),五场音乐会和三首以管弦乐队+歌手与合唱团互动为中心的交响乐。《Two symphonies, Symphony No. 5 "Choral"》 (1999) 和《Symphony No. 7 "Toltec"》(2004),循环歌曲《Songs of Milarepa》(1997)它们都由冥想为主题。为庆祝Glass 65岁生日,Brucknerhaus, Linz, 与卡内基音乐厅为女高音和管弦乐团创作了歌剧《Symphony No. 6 Plutonian Ode》(2022),这部剧基于之前Glass 和Allen Ginsberg 的合作而改编。


    除了为音乐厅写曲以外,Glass 还继续进行他的文学改编歌剧系列:《The Marriages of Zones 3, 4 and 5》(由Doris Lessing撰写故事剧本),《In the Penal Colony》(2003年,Franz Kafka的作品改编),以琵琶为特色的室内歌剧《The Sound of a Voice》(2003年与David Henry Hwang合作)首演由吴蛮*担任琵琶演奏。Glass还与《Einstein on the Beach》的老合作伙伴Robert Wilson 合作了《Monsters of Grace》(1998),这是一部关于天文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改编的歌剧。


    2000年代初期,Glass开始了一系列协奏曲,其中包括《Tirol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2000年首演由Dennis Russell Davies 担任指挥和独奏)、《the Concerto Fantasy for Two Timpanists and Orchestra》(2000年为定音鼓手Jonathan Haas而作)、《The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2001) 在北京首演,大提琴演奏家Julian Lloyd Webber 演奏,为庆祝他50岁生日所作。这系列协奏曲之后是简洁而严谨的新巴洛克作品《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Orchestra》(2002),在通透的室内管弦乐织体中展示了Glass的古典音乐写作技巧,在其开头的“即兴和弦”中能看出Froberger 或 Frescobaldi的,或是18世纪音乐技法托卡塔*的影子。两年后,为钢琴家Paul Barnes而作的《Piano Concerto No. 2: After Lewis and Clark》(2004)。这部作品庆祝先驱者穿越北美的跋涉,第二乐章以钢琴和美洲原住民的长笛二重奏为特色。与室内歌剧《The Sound of a Voice》一样,《Piano Concerto No. 2》可以被视为他本有的传统音乐技法与对世界音乐的涉足,这一点同样可以在专辑《Orion》(2004)中体现。


[注释]

[1] 吴蛮 - 中国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她曾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接受浦东派琵琶演奏训练,以演奏多种音乐风格以及中国传统引入西方流派而闻名。

[2] Toccata 托卡塔 - 原意为意大利语触碰的意思,指一连串分解和弦或快速音阶交替等快速演奏段落或部分。




· 2005-2007:歌曲与诗歌


    J.M.Coetzee的小说改编的歌剧《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于2005年九月首演。Glass将这部作品定义为“政社歌剧”,描写对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关乎政治危机的对话”,以及“艺术的力量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历史的人文维度”的例证。虽然歌剧主题是帝国、种族隔离、痛苦,但Glass 用一种低调的办法呈现:“简单的方式,传统且清晰的配器,声音几乎是古典乐” 指挥家D. Russell Davies 这样描述道。


    2005年11月,这部歌剧首演的两个月后,Glass 受Bruckner Orchestra Linz 委托于布鲁克林音乐学院首演了《Symphony No. 8》。这部作品回归了纯粹的管弦乐和抽象的作曲,与之前为Dennis Russell Davies 创作的作品(1992年的大协奏曲*和1995年的第三交响曲)相同,它也是一部很长的独奏作品。评论家Allan Kozinn 将交响乐中的不协和半音描述为更极端且流畅,主题和织体不断变化,无重复地变形。并称赞交响曲“意想不到的配器”,指出“第二乐章中的长笛和竖琴变化十分优美”。Alex Ross评论说:“尽管如此,这部作品成功地为古典交响曲的编年史增添了一些厉害的新东西……音乐素材是熟悉构造,但作曲家放弃了意料中的匆忙结尾,取而代之是对类似于延长的黄昏和无止境的夜晚那样心境的不断探究。


    《The Passion of Ramakrishna》(2006) 是为the Pacific Symphony orchestra、the Pacific Chorale 以及the conductor Carl St. Clair 创作的。45分钟的合唱作品是基于印度精神领袖Ramakrishna 而作的,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这似乎“真正地启发和复兴了作曲家从他的旧公式中得出了新鲜的结论”,而另一位评论家则指出“除了亨德尔*式结局之外,Glass几乎没有任何创新… 非常适合祈祷类型文本”。


    为大提琴家Wendy Sutter 创作的大提琴组曲《Songs and Poems for Solo Cello》(2005-2007)同样收到评论家的称赞。Lisa Hirsch 称其为“一部重要的大提琴曲目”和“在精神上深具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充满巴洛克风格”。另一位评论家来自华盛顿邮报的Anne Midgett 指出,该组曲“保持了不同寻常的直接和温暖”。他还提到了与巴赫一部主要作品类似之处:“深入研究该乐器的低音音域,就像在音符中飞翔,有时是温和而有时又热情洋溢,以各种方式唤醒克莱兹梅尔音乐*的小调式哀鸣和拔河大提琴组曲内在的冥想之力”。


    2007年,Glass还和Leonard Cohen 合作改编Cohen 的诗集《Book of Longing》。该作品于2007年6月在多伦多首演,由七种乐器和声乐四重奏组成,其中包含Cohen 录制的念白和他收藏中的意象。


    《Appomattox》是一部围绕美国内战结束时发生的事件所做的歌剧,受旧金山歌剧院的委托于2007年10月5日首演。与电影《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Glass 与作曲家Christopher Hampton 合作。这部歌剧同他的《Symphony No. 8》一起,由老合作伙伴Dennis Russell Davies 担任指挥,他指出“我最近的歌剧中,低音旋律越来越突出,在低音提琴,低音巴松,他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声音和织体最终指向了一种不同的结合… 作为一名管弦人,他得以锻炼出为特定乐器组合写旋律和和声结构的能力… 给他一种非常organic 有机且自我的演奏形式”




    除了大型歌剧之外,Glass 于2007年在他的作品目录中添加了又一部戏剧音乐,并在20年后继续为Samuel Beckett 的戏剧作品创作音乐。他为Beckett 的短剧《Act Without Words I》、《Act Without Words II》、《Rough for Theatre I》、《Eh Joe》创作音乐,这四部剧由JoAnne Akalaitis 执导并于2007年12月首映。Glass 为它们创作的音乐被《纽约时报》评为“最接近刺穿心脏的距离,冰冷且重复的音乐”。

[注释]

[1]  Concerto Grosso 大协奏曲 - 独奏协奏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音乐形式,一群独奏者和完整管弦乐团的演奏形式,与单一独奏乐器和完整管弦乐团的“独奏协奏曲”形式区别开。

[2] Ramakrishna 罗摩克里希那 - 印度教神秘主义和宗教领袖,他认为世界上的宗教代表了“达到同一个目标的众多途径”。

[3] Handelian 亨德尔式 - George Friedrich Handel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 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以歌剧、清唱剧、国歌、大协奏曲和管风琴协奏曲而闻名。著有《The Messiah》等。

[4] Klezmer 克莱兹梅尔音乐 - 是中欧和东欧德系犹太人的器乐传统。元素包括舞蹈曲调、仪式旋律和即兴演奏;常在婚礼和社交活动中播放。流派融合包括奥斯曼音乐、巴洛克音乐、德国和斯拉夫民间舞蹈以及宗教犹太音乐。





· 2008-现在:室内乐、协奏曲 和交响乐


    2008年至2010年,Glass继续创作一系列室内乐作品,《Songs and Poems: the Four Movements for Two Pianos》(2008年七月由Dennis Davies 和 Maki Namekawa首演)、勃拉姆斯传统的《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2008年完成后由小提琴家 Maria Bachman 和钢琴家 Jon Klibonoff 于 2009 年 2 月首演);2009年的《String sextet》(改编自Glass的音乐总监Michael Riesman 1995年的《Symphony No. 3》)、《Pendulum》(2010年,小提琴和钢琴的单乐章作品)、另一部为Wendy Sutter 而作的《Suite of cello》(2011),为小提琴家Tim Fain而作的《Partita for solo violin》(2010年创作,2011年首演)。


    其他剧院音乐有 Euripides的 《The Bacchae》(2009年由 JoAnne Akalaitis执导)与《Kepler》(2009),这是有一部关于科学家或探险家的一部歌剧传记。歌剧以17世纪天文学家Johannes Kepler 生平展开,以三十年战争为背景,改编自Kepler 开普勒的文本和同时代Andreas Gryphius 的诗歌。这是Glass 的第一部德语歌剧,于2009年9月由Bruckner Orchestra Linz 和 Dennis Russell Davies 进行首演。评论家Mark Swed 等人将这部作品描述为“类似清唱剧的作品”;Swed 指出这部作品是Glass“最有色彩、最复杂的心理向作品”,“管弦乐队占主导…我被柔和明亮的色彩,大量管弦独奏以及低音乐器所强调的心酸所震撼”。


    2009年和2010年,Glass创作了协奏曲。由小提琴家Robert McDuffie委托创作的由四个乐章构成的《Violin Concerto No. 2》,副标题为《The American Four Seasons》(2009),向维瓦尔第的协奏曲《Le quattro stagioni》致敬。它于 2009 年 12 月由多伦多交响乐团首演,随后于 2010 年 4 月由伦敦爱乐乐团演出。为Maria Bachmann 和Wendy Sutter 创作的《The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 and Orchestra》(2010)同时也是荷兰舞蹈剧院的芭蕾舞配乐。2010年为短片制作管弦乐配乐;基于理论物理学家Brian Greene的小说《Icarus at the Edge of Time》而作了多媒体演示版,于2010年6月6日首映。巴西电影《Nosso Lar》配乐(2010年9月3日在巴西上映)。Glass 还为巴西的电子游戏《Chimes》捐赠了自己的作品《Brazil》,于2010年2月3日发行。



     2011年1月,在MONA FOMA 音乐节上演出。同年8月,在Days and Nights 音乐节呈现了音乐舞蹈及戏剧演出。自2010年以来完成了《Symphony No. 9》、《Symphony No. 10》、为电影“Naqoyqatsi”而作的《Cello Concerto No. 2》、《String Quartet No. 6》、《String Quartet No. 7》。为Bruckner Orchestra Linz而作的《Symphony No. 9》于2012年1月31日,Glass 75岁生日当日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Symphony No. 10》由五个乐章组成,为庆祝the Orchestre français des jeunes 法国青年管弦乐团成立30周年而作。2011年受皇家马德里剧院委托创作歌剧《The Perfect American》,该剧改编自Peter Stephan Jungk的同名书籍,讲述了Walt Disney生命最后几个月。歌剧《The Lost》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Peter Handke 的戏剧《Die Spuren der Verirrten》(2007)。2013年6月28日钢琴曲《Two Movements for Four Pianos》于Kunstpalast博物馆首演。2014年与Angélique Kidjo合作《Ifé: Three Yorùbá Songs》。2015年出版回忆录《Words Without Music 无乐之词》。《Symphony No. 11》于2017年1月31日首演。《Piano Concerto No. 3》同年9月22日首演。《Symphony No. 12》改编自David Bowie 1979年的专辑《Lodger》,2019年1月10日由John Adams 指挥于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首演。2019年他与舞台导演 Phelim McDermott 为《Tao of Glass》制作配乐。




影响与合作



    Glass 认为自己是“古典主义者”,受过专业的和声与对位法的训练,与Nadia Boulanger 一同研究过舒伯特、巴赫、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除了传统古典乐外,他的作品与摇滚、氛围乐、电子乐和世界音乐都有联系。他在早期十分崇拜Brian Eno 与David Bowie。90年代Glass 创作了交响乐版的《Low》(1992) 和《Heroes》(1996),这都源于70年代后期Bowie 和Eno 合作的同名专辑。


    Glass 与录音室艺术家的合作包括Paul Simon, Suzanne Vega, Mick Jagger, Leonard Cohen, David Byrne, Uakti, Natalie Merchant, S'Express 和 Aphex Twin(1995年在《Donkey Rhubarb EP》中重制了Icct Hedral)。Glass 影响到Mike Oldfield 等艺术家(专辑《Platinum》中出现了Glass的《North Star》这部作品的改编),乐队Tangerine Dream 和Talking Heads 等。Glass和他的声音设计师Kurt Munkacsi 为美国后朋新浪潮乐队Polyrock 担任制作人(1978-1980);1991年为John Moran 的歌剧The Manson Family 担任录音,其中有朋克传奇Iggy Pop 参与,以及Moran 的另一场录音,那是一部关于诗人Allen Ginsberg 的作品。


    Glass 出于便携的角度使用Farfisa 风琴,并一直使用它。他出现在《North Star》《Dance Nos. 1–5》等几张唱片中。




录音作品



    1970年,Glass 和Bykert 画廊的老板 Klaus Kertess 成立了一个名为Chatham Square Productions 的厂牌(以Philip Glass Ensemble乐团成员Dick Landry的工作室所在地命名)。1993年,Glass 成立了另一个厂牌Point Music;1997年,Point Music发行了《Music for Airports》,这首作品是由Bang on a Can All-Stars 创作的,由Brain Eno 的同名作品改编的现场器乐版。2002年Glass 和他的制作人Kurt Munkacsi 与艺术家Don Christensen 创立了Orange Mountain Music 致力于“建立Philip Glass 的唱片遗产”。至今已发行了60张Glass 的音乐专辑。






电影音乐



    Glass创作了许多电影原声,从《Koyaanisqatsi》(1982)起,两部传记片《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1985)(最终演变成作品《the String Quartet No. 3》)、关于        的《      》 (1997)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奖提名。1968年为Harrison Engle 的极简主义喜剧短片《Railroaded》作曲,由Philip Glass Ensemble 演奏。


    1987年他为电影《Hamburger Hill》配乐,而后开始与Errol Morris 长期合作,包括《The Thin Blue Line》(1988)、《A Brief History of Time》(1991)。他之后为Qatsi 三部曲配乐,《Powaqqatsi》(1988) 和《Naqoyqatsi》(2002)。1995年他为Reggio 的独立短片《Evidence》作曲。1998年在Peter Weir 的《The Truman Show》上短暂客串,该剧使用了他之前作曲的三首作品《Powaqqatsi》、《Anima Mundi》、《Mishima》。1990年代,他还为《Bent》(1997)和超自然恐怖电影《Candyman》(1992)和其续集《Candyman: Farewell to the Flesh》(1995)配乐,1996年为Joseph Conrad 的《The Secret Agent》配乐。


    1999年他为电影《Dracula》配乐。2002年的《The Hours》为他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提名。Glass音乐的循环和重复为电影中频繁跨越时间地域的时间线和叙事提供了稳定感。这也同时使他的配乐有辨识度,导演Stephen Daldry 认为Glass 的音乐在电影中充当了“另一种意识流,另一个角色”。《The Hour》之后他又为Morris 的电影《The Fog of War》(2003)制作了配乐。2000年代中期 Glass为《Secret Window》(2004),《Neverwas》(2005)《The Illusionist》以及《Notes on a Scandal》制作了配乐,后者为他拿到第三次奥斯卡提名。Glass 近期的电影配乐包括《No Reservations》(他有短暂客串)《Cassandra's Dream》(2007),《Les Regrets》(2009),《Mr Nice》(2010),《the Brazilian film Nosso Lar》(2010) 和《Fantastic Four》(2015)(与Marco Beltrami 的合作)。2009年Glass为Barry Ptolemy的《Transcendent Man》创作了配乐,电影讲述了Ray Kurzweil 的生平。



    2000年代,Glass 的作品再次透过多种媒体被大家所知。2005年他的《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1987)出现在超现实主义的法国惊悚片《La Moustache》中,制造了一种与电影情节平庸不协调的基调。《Metamorphosis: Metamorphosis One from Solo Piano》(1989) 在《Battlestar Galactica》的其中一集《Valley of Darkness》和最后一集《Person of Interest》里出现。2008年游戏公司Rockstar Games 出版的《Grand Theft Auto IV》使用了Glass 的《Pruit Igoe》(《Koyaanisqatsi》中的音乐)《Pruit Igoe》和《Prophecies》被用于《Watchmen》的预告片和电影中。《Watchmen》中还包含了电影《The Hours》的配乐《Something She Has To Do》和《Satyagraha》的配乐《Protest》。Glass 为Park Chan-wook 的电影《Stoker》贡献了作品《Duet》。2017年Glass 为国家地理电影纪录片《Jane》配乐,这是一部关于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Jane Goodall 的纪录片。


    俄罗斯导演Andrey Zvyagintsev的两部获奖电影《Elena》(2011) 和《Leviathan》(2014)都使用了Glass 的音乐。电视方面,Glass创作了《Night Stalker》(2005)的主题曲和《Tales from the Loop》(2020)的配乐。






个人生活



    Glass 有四个孩子和一个孙女。1968年 Juliet出生,1971年Zachary 出生,这是他与JoAnne Akalaitis 的第一段婚姻的孩子,他们于1980年离婚。他的第二段婚姻与Luba Burtyk,第三段婚姻与Candy Jernigan,很不幸妻子于1991年因肝癌去世,享年39岁。两个儿子分别是2002年出生的Cameron,2003年出生的Marlowe,这两个儿子来自于他的第四个妻子餐厅经理Holly Critchlow,他们于2001年结婚。Glass住在纽约和Cape Breton, Nova Scotia。他与Wendy Sutter 谈了5年恋爱,2018年至今他和日本舞者Saori Tsukada 保持恋爱关系。





社会评价



    Musical Opinion:“菲利普·格拉斯是最有影响力的在世作曲家之一。”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指出:“他是第一个在歌剧院、音乐厅、舞蹈界甚至在电影和流行音乐中赢得广泛、多代观众的作曲家。”古典音乐评论称他的歌剧 Akhnaten 为“一部音乐复杂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纽约杂志的Justin Davidson 批评Glass 道:“Glass 从来没有过一个千锤百炼的好点子,只是重复一个洗脑的音阶30遍后至人麻木,直到时间被浪费了然后回家。”时代杂志的Richard Schickel 批评《The Hours》的音乐:“这最终无法为他们的生活赋予意义,也不足以为一部冷酷的电影赋予深刻意义,Glass 在无意识中为这部电影作曲——没调、压抑、轰鸣、难受、自负。”


    每日邮报的Michael White 将Glass 的《Violin Concerto No. 2》评为“失去的味道的口香糖,但和嚼口香糖不同。这首协奏曲是彻底的垃圾作品:普通的琶音平庸排列,上下快速移动的三和弦,空洞且模式化。Philip Glass 不是维瓦尔第,也不是在巴洛克音乐背景下有话要说的音乐家。Glass 什么都没有—— 尽管他一直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有:因此在这部作品中,缓慢相互倒映的独奏占主要角色,假装有东西需要被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