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 de Kraftwerk à Daft Punk(10) - NEW YORK: DANCEFLOOR CITY

 

DANCE-FLOOR
pt.1


    舞池作为一种审美和感官的双重体验,是电子音乐文化的心脏,它让舞者沉浸在灯光和音乐的氛围中。电子音乐是第一个抛弃夜店的旧形态进而将其发展成新空间的艺术形式。私密的俱乐部、废弃的工厂或车间改造的舞厅、开阔的乡村中被遗忘的地方…… 舞池是让人庆祝和使人遗忘的场所,因此它成为少数族裔和不同阶级人们互通的场所,它从而能够呈现更多的社会与政治维度。1970年代的纽约是当代迪斯科和DJ文化的发源地,直至当今热火朝天的巴黎场景,更多的“团体”在舞池中相互影响。Raveurs 对享乐主义的痴狂,以及90年代英国的地下锐舞现象 Second Summer of Love*的乌托邦图景;同时期的自由党派的自由主义活动家、来自德班或里约贫民区的年轻人、寻找古怪俱乐部的玩家们在果阿海滩*内盖夫沙漠*中心跳舞;美国中产阶级的Candy Ravers*纵身于EDM*的音乐中,这也是一种主流样式的Techno 或House 音乐…… 这些编码、音乐和这些团体的舞蹈与他们所经历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相互呼应。


[注释]

[1] Second Summer of Love 第二次爱之夏 - 1980年代英国的一种社会风潮,被称为Acid House 酸性浩室音乐与未经批准的锐舞派对的兴起。电子舞曲与药品的流行助长了相关文化爆炸式增长,迎来了自由与狂欢派对时代。

[2] Goa 果阿海滩 - 印度西岸的一个邦,以沿海沙滩闻名于世。自1960年代起什格莫节及嘉年华会的庆祝活动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旅客。

[3] Negev 内盖夫沙漠 - 为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区,1948年由以色列占领。

[4] Candy Ravers - 美国俚语。指穿着鲜艳,常常与他人拥抱的raver。

[5] EDM - 流行电子舞曲,是诸多电子音乐风格的主流版本的总称。而这种风格的区分一直存有争议。


NEW YORK:
DANCEFLOOR CITY

纽约:舞池之城

    纽约被认为是发明现代迪斯科和俱乐部文化的城市。虽然第一批DJ是在1960年代末才出现的,但直到下个十年伊始,他们才在新生迪斯科场景的同志俱乐部里展开自己的实践,例如Loft、Better Days 或The Gallery。在那个迪斯科时代,1970年代左右,电子乐美学和技术基础的发明以及普及:DJ作为一种技术融合的产物,使用黑胶唱机、声音与舞台布景给予俱乐部以沉浸感,maxi 45-rpm、Remix、四四拍节奏加入低音鼓。纽约大都市对于艺术杂交与所有过度放纵等行为都十分开放,迪斯科舞厅倍增,最终在流行音乐中留下了印记。其中Studio 54*俱乐部在众多俱乐部中脱颖而出,在这里 jet-set*富人与社会底层人群、同志与直人、黑人白人都高度融合。然而所有的夜间狂欢在十年后经历了一次迅速衰落,这是由于艾滋作为一种流行病而出现。但纽约并没有因此停止舞动,在80年代从迪斯科发展成了车库浩室——这是一种受福音启发的音乐潮流,然后又到了浩室——一种更电子化更强硬,更接近根源迪斯科的音乐。1990年代初期迎来了纽约浩室音乐的黄金年代,这归功于Srictly Rhythm、Nu Groove 与Nervous 唱片厂牌的发行。这些音乐被Junior Vasquez、Dannv Tenaolia、David Morales 等明星DJ播放,在MARS、the Sound Factory 或1e Tunnel 等俱乐部回响。这是一种有活力,适合在音乐节播放的音乐,有旋律和声乐的部分来自迪斯科和美国黑人音乐的传统,这些传统音乐直至今时对当代舞曲都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注释]

[1] Studio 54 54俱乐部 - 1970年代美国纽约的传奇俱乐部,美国俱乐部文化的经典代表。1977年4月成立1979年12月关闭。由Steve Rubell 与Ian Schrager 创立。

[2] jet-set 喷气机阶级 - 国际社会对富人群体的称呼,他们周游世界,参加普通人无法参与的社会活动。




OBJECTIF DISCO
BILL BERNSTEIN
Bill Bernstein / 客观的迪斯科

   摄影师Bill Bernstein 年轻时沉浸在1970年代后期的纽约夜生活与迪斯科爆炸之中。他用图像记录了一个整天不睡觉只想去派对,一直跳舞不停遗忘的Big Apple*纽约市。


    你是如何想到拍摄夜生活,尤其是在鼎盛时期的迪斯科?
    像任何一个住在纽约的20岁男孩一样,我对这个现象早有耳闻,也就是当时兴起的迪斯科运动,但我从未在这样的地方玩通宵。当时我在Village Voice 乡村之声*担任摄影师。1977年的一个晚上我被派去Studio 54 拍Jimmy Carter*的母亲Lillian Gordy Carter,她当时获了人道主义奖。由于我听说Studio 54 是一个银乱环境的场所、那里有许多明星、同时也很难进入,我决定躲在角落等待俱乐部开门。这就是我开始拍摄工作那段时间的活动方式。

    什么引起了你的注意?
    Studio 54 是一个我从没见过的,直、弯、trans、明星、夜猫子、各行各业的人同时聚集的一个场所。除此之外,夜间不断变化的烟雾机、激光束、迪斯科球也为它增添了戏剧色彩。我觉得这是一个秘密世界,超乎了我原本的想法。所以除了在Village Voice 乡村之声工作,我也开始夜间出行,沉浸在这种地下文化中。

    迪斯科运动是在70年代后达到顶峰的吗?
    迪斯科诞生于1970年代初期,由David Mancuso 开的Loft 和Fire Island*上的the Ice Palace。起初大多是同志会去,而后许多俱乐部开始装上了黑胶唱机和混音台,请了DJ,随后就火爆起来。没有人知道这种现象会持续这么久,是不是会继续发展,甚至红出纽约…… 许多俱乐部比如Paradise Garage、Mudd Club 和Studio 54 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幅场景。

    你如何阐释这种火爆的现象?
    1970年代的纽约处于经济危机的边缘,它是一个被毁坏的贫穷城市,类似于战后的柏林一样。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一群艺术家和不合群人士。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力量让夜生活变火爆。更不用说自1960年代继承下来的社会乌托邦现象:女权主义、1969年石墙运动后的同志解放运动、非裔美国人的公民权利。在这种创造性和政治力量上出现了迪斯科音乐。主题就是跳舞、玩乐、庆祝。

    这是忘记艰难生活的一种方式吗?
    完全是,这正是一种逃避。那是艾滋病到来之前的一段疯狂的纵性时期,许多人持续探索他们的欲望。然后,当我们听说有一种以同志人群为主要人群,还有用药者之间流行的一种神秘疾病时,所有的纵性都被动摇了。

    是艾滋让这个场景走向落幕?
    这实际上是几个因素的结合。但在当时,艾滋真是一个很难解的谜。我们周围的人都在一个个死去,每个人都屈服于恐惧,我们不知道与病人说话或握手是否会被感染。还有个事实是,迪斯科变得过于商业和主流,它变得无处不在,电视、电影院、俱乐部和广播中。然后,由一名摇滚乐迷——电台程序员Steve Dahl 在芝加哥的一场棒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上演了一场烧毁迪斯科唱片*的行为,这个行为获得了成功,场内伴随着“迪斯科烂透了”的呐喊。当然这并不是反对迪斯科的唯一原因,还有恐同和种族主义为社会背景。迪斯科被广泛认为是同志与黑人音乐,不能忘记当时的两位巨星Gloria Gaynor 与Donna Summer。之后Ian Schrager 与Steve Rubell 也因为贩卖药品和挪用公款被捕入狱,俱乐部随之关闭。 但其他俱乐部比如Paradise Garage、Saint、'Area、Limelight 等还在继续开门,但感觉已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了。

    当你在这些俱乐部拍摄时,你算是身处派对其中吗?
    不。因为当时的设备条件很难拍摄这样的环境。昏暗、无法自动对焦、没有超敏胶卷,所以必须非常专注才可以。当然有时候我也会放下相机加入派对,或者和遇到的人出去玩。但我是把相机留在存包处。老实讲我从来不在懵了的时候拍照。

    你拍摄的人物肖像很少。陌生感更吸引你吗?
    每个人都在做这件事!坦白说,如果我必须拍肖像,我更想在我的工作室或他们家进行,不管他是Mick Jagger 还是Andy Warhol。我对所有在俱乐部跳舞的人有兴趣,我好奇他们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是靠什么为生才能夜夜笙歌。他们是我崇拜的人。

    你有喜欢的场所吗?
    我真的很喜欢GG‘s Barnum Room。它之前是俱乐部,而之后转折成为纽约的跨性别女性和男性的聚会场所。天花板上挂着一张网,头顶上有杂技演员的xx表演。最让我着迷的是,这个地方对所有在日常生活中被嘲笑和迫害的人来说,是一个自由的幻影。GG‘s Barnum Room,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成为自己,毋需外界的评判。

    那你为什么不再拍夜生活了?
    我觉得我已经达到某些目的了。这个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有种已经说了自己该说的话的感觉。我总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描绘肖像的人,而非一个记者。

    如何解释年轻一代总是说“迪斯科总是这么热门“?
    我认为有两个维度,音乐方面和文化方面。某种程度上,迪斯科的传承并没消亡。后来由于Frankie Knuckles和 Ron Hardy 的努力,他们变成了芝加哥俱乐部里的浩室舞曲,但溯其根源是是相通的。第二个原因是迪斯科难以抗拒地让人舞蹈、派对、忘记他们自己。在那时,这种音乐是摆脱贫困与经济危机的少数办法之一。我认为今天人们如今开这么多派对,还是在跟着迪斯科热门歌曲跳舞,那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与当时类似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当中。

[注释]
[1] Big Apple 大苹果 - 是纽约的昵称,自70年代的纽约市旅游宣传沿袭至今。
[2] Village Voice 乡村之声 - 新闻和文化报纸,以该国第一个每周新闻而闻名。1955年创刊至2017年停刊。
[3] Jimmy Carter 吉米卡特 - 美国第39任总统,1976年代表民主党当选总统。
[4] Fire Island 火岛 - 纽约长岛南岸的外围屏障岛屿中的一个大中心岛,以举办同志派对闻名。
[5] Disco Demolition Night 迪斯科毁灭之夜 - 发生于1979年7月12日的棒球活动上的一次暴动。在美国联盟的芝加哥白袜与底特律老虎双重赛中场休息时间,在外野引爆了一木箱的迪斯科唱片。